少年不惧岁月长,彼方尚有荣光在。白日不到处,青春恰自来;苔花如米小,也学牡丹开。
---题记
追光而遇,沐光而行
2011年7月,一纸白蓝相间的EMS信封包裹的录取通知书邮递至一家历经岁月洗礼的青砖房里。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女大学生,这一喜讯如清脆的鸟鸣,惊艳了农家的袅袅炊烟。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,喜悦与焦虑并存,家庭的经济困难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既期待又忐忑,家中已有兄长在大学就读,祖父母年迈,母亲多病,再来一个大学生,原本捉襟见肘的家庭会更加艰难。
幸运的是,国家的资助政策如春风拂面,党和政府历来重视“因贫失学”问题,向社会庄严承诺“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”,这一定心剂又如甘霖一般,沁人心田。父母亲所有的心血都投入在对子女的教育上,从未有重男轻女的思想,他们常常感叹这个时代的伟大,感恩祖国的关怀备至。国家的政策扶持,父母义无反顾的支持,让我得以无后顾之忧地踏上求学之路。2011年的那个暑假,父亲带我办理了生源地助学贷款。拿着资助回执单,打包好所有的爱与希望,满怀憧憬,我在父母陪伴下踏上了求学之旅。阳光透过车窗,照射在他们的脸上,猛然间,我看到了他们的双鬓若隐若现的白发和眼角深浅不一的皱纹。鼻头一酸,我只觉眼睛被深深刺痛了,刺眼的可能不只是阳光吧。那时,“发愤图强”四个字于我而言有了更加明确的含义。
在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支持下,我大学四年的学杂费得以保证。同时也连续四年受惠于国家助学金,加上通过课余时间、寒暑假兼职,我向家里要生活费的次数也越来越少;我深知,国家的资助政策不止是“扶贫”,它既是“扶智”更是“扶志”,因而我一直努力提升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,告诉自己要真正走出“困境”。
整装待发,再赴芳华
何其有幸生于华夏。作为国家资助政策的受益者,我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,感激每一次成长的经历。这份机会和经历的背后,是国家和社会对我的期望和信任。于是我早早就跟父母表态,将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,父母表示全力支持。不负众望,2015年9月我继续开启了新的学习篇章。研究生三年又一次了享受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春风,学杂费、生活费不再是困扰我们的难题,甚至还能通过奖学金、助学金以及课余时间在大专院校兼职上课的课时费接济家里的窘境。
在研究生期间,我更加明白了知识的力量,也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。大学期间,辅导员对我的影响至深,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、奖、助、勤、贷,评优评先、党员发展、班级管理都在她的带领下有序开展,为学生成长成才孜孜不倦得前行。在她的教育引导之下,我更加感恩党和政府,更加热爱祖国。我想成为她一样的人,想要散发我的光和热,想要桃李遍天下,让他们迸发更耀眼的光和热。于是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的想法在我心中生根发芽,读研后更加坚定,期待有朝一日它的开花结果。
以爱之名,践爱之行
回首过去的七年求学之旅,深感国家的资助政策对我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感谢、感激、感恩时刻充盈在我心中,它不是空洞的口号,因为我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付诸实践。
2018年6月,研究生毕业后我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大学辅导员,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。我深知,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管理学生的日常事务,更担负着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使命。我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,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,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同时积极组织各类活动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。我也十分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,倾听他们的声音,关注他们的需求,努力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。
作为深受国家资助政策“恩惠”的受益者,在奖助评选工作中,我始终坚守公平、公正的原则,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,确保评选过程公开透明、公正合理。同时,我也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奖助观念,让他们感受“生在红旗下,长在春风里”的幸福,将感恩化为行动,回馈祖国和社会。
习近平总书记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中曾引用“乘风好去,长空万里,直下看山河”,指出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,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,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,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。
筑梦飞翔·资助伴我成长,这不仅是一个口号,更是我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总结和感悟。在未来的工作中,我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,用爱心、细心、责任服务好、管理好每一位学生,努力培养铸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。
药学院-王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