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一颗不甘平庸的“星星”
乡村的夜晚,皎皎月色,满天繁星。我想我是是其中一颗星星,尽管淹没在千千万万的星海中,黯淡于高洁月光之下,却努力散发着自己力所能及的光芒。
乡村里走出了一位大学生,是一件很光荣的事,也承载了全村的希望。村民常常自嘲村里的孩子都是“井底之蛙”,当我来到江西中医药大学后,我看到有的同学为人处世彬彬有礼、落落大方,有的同学能歌善舞,多才多艺,还有的同学貌不惊人,但在关键时刻给人惊喜,我忽然理解了“井底之蛙”的含义,也绝不想再做“井底之蛙”。
感谢国家温暖又及时的资助政策!国家用宝贵的财富和机会帮助我成长成才,我不能浪费耗在我身上的资源,黯淡自己的光芒,融于夜色之中,我应该感恩国家,提升自我,趋避不足,突破弱点,在资助政策的关怀下,不负青春,不负韶华,成就更好的自己,成为独一无二的那颗星星。
我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环境,用阅读来提升自身的修养。学校提供的助学金满足了我“买书自由”,课后时间我在安静的教室、在舒适的寝室傲游在知识的海洋,在书里建造了一座座黄金屋,搭建了属于自己的安乐窝。通过阅读党史、新中国史,我更加明白了我此刻的幸福生活的来自不易,明白了国家富强发展的来之不易,更钦佩于她的伟大,在短短的百年中从开天辟地到翻天地覆,给了人民一个安稳的盛世,给了我们这样渺小的人一个幸福的人间。
我珍惜美好惬意的大学时光,用实践来坚定自身的自信。积极参与各类勤工俭学活动,参加学校组织的征文比赛,获得了一定的名次,得到了老师、同学的认可。我意识到自己处于一个多么好的年纪,在这个花季,即使失败都可以被叫做经验而东山再起,我不再给自己设限,我相信自己可以去努力成为优秀。那个自卑怯懦,畏畏缩缩的小女孩好像在逐渐走远,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勇敢无畏,不惧失败的冲锋者,她会思考,会交流,会发光。
我乐于看到和我相似的同学在学校资助育人的大环境中获得成长。有的人从沉默寡言变成了演讲能手,有的人专注科研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,还有的人始终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稳稳前进。这些华丽的蜕变,这种灼热的光芒,仅仅依靠当初那个一无所有的自己,不是不可能,但是很难很难,是国家无微不至地关心,是学校不折不扣地落实,我这个群体才得以没有后顾之忧,在自己想去的一方天地扎根和成长。
毛主席曾经说过:“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”我想,星星之光,只照亮一小片天空,但是群星璀璨,那么必然迎来漫天美景。作为被资助的同学,被国家保护和关爱的所有群体,我们都应在心怀感恩之后,努力成为栋梁之材,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。
阅读余华老师的《活着》的时候,时常想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?书中人物艰难又戏剧性的一生,只是为了活着,那么的绝望,几乎看不到希望,每个人耗尽一生力气去挣扎,只是为了能够吃得上饭,喝得上水,睡得着觉。现实中,我想起国家、政府、学校给我们家带来的帮助,在我们的教育上付出了多少努力,我就明白了,活着就是希望,只有活着,才有可能感受到国家的进步,只有活着,才能体验到社会的温暖,只有活着,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新青年,成为吞噬暗夜发光发热的星星。
现在的我已不再是那个“井底之蛙”,我努力学习我的专业知识,并能够在假期尝试着运用我的心理学知识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,让一个又一个的人能够因为我的开导和梳理而逐渐走出生命低谷。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中医药进社区、中医药进乡村等社会志愿服务活动,那些我在书里看到的人生也点亮了我的人生,我找到了生命的意义,以及自己的价值。
国家的惠民政策温暖了我的家庭,也为我指明了人生方向。在国家扶贫政策实施之初,鼓励老百姓自己创业,有创业基金的扶持,我的爷爷跟随党的政策,种橙树,养鱼,增加鸡鸭的数量,并且所有都不盲目,他养鱼的时候专门拉线弄了一盏灯,因为鱼塘靠山,有很多蚊虫,鱼会吃蚊虫,而且鸭子也养在旁边,成了山林里的野鸭子,他每天带着我划着船伐去大河里捞鱼草,最后有很多外地人都来询问他的野鸭子,带动了村里更多的人养鸭子。
也有人问他:“你都这么老了,把全部钱丢掉弄这些有什么用,这么辛苦,时间这么长。”他说:“就像国家不愿放弃我们这些人,我也不愿懒惰,我更不能让我和我的后代成为拖国家后腿的人。”
在这个温情的时代,我们不是月亮,我们只是万千群星的一颗,可星星也有它的使命,它不能辜负明天的太阳,更不能辜负这片天空,我愿做这颗星星,传承温暖,发光发热,照亮他人。
人文学院-黄诗缘-应用心理学